第144章 北伐(1 / 5)

殷商三十年 初等变换 6122 字 2020-06-29

子启,从孟津赶回了朝歌。

他没有在朝歌停留,直接来到了羑里再教育学院。

“王叔,老三又整新幺蛾子了。”

子启把《商政》拿给牢里的比干看。

帝辛并没有处死发动政变的三王。

“大王,三王是谋反大罪!按律当斩!”

飞廉曾这样劝说天子。

天子瞪着这个凶猛之人。飞廉太凶猛了,即使平乱有功,也难掩其嗜杀的欲望。

不过,飞廉说的没错。

帝辛略显迷茫。

“那都是孤的骨肉血亲。你要陷孤于不义吗?”

“大王,那三人是要颠覆王权啊!他们想要杀死你啊!”

政变的乱象再次浮现,帝辛脸上满是痛苦。敌对的血亲、少年的忠诚......再次压上他的双肩。他再次感到王位如此沉重。

“不!他们毕竟是孤的兄弟、叔父。孤或许可以感化他们。先把他们关起来吧。”

飞廉悻悻离去,内心嘀咕:“唉,大王终究还是有弱点。如果大王真的杀伐果断,立即斩杀自己的王兄、王叔,我还会跟着他吗?细细想来,我为大王效忠,难道不是因为大王这种弱点吗?大王如此重情重义,我飞廉的忠诚至死不变!”

羑里监狱的环境还算人性。

比干借着牢窗的阳光阅览《商政》。他越看越心惊。

帝辛,竟有此等胸怀吗?

这不一定是帝辛一个人的想法,他身边定然聚集了一群能人!

枉我比干还幻想着推翻帝辛,现在看来,是我自己对帝辛太无知了。

对手,是何等可怕的存在!

帝辛竟然没有杀我,还早早地放走了想要篡位的子启,他究竟在想什么呢?

如果我是帝辛,我会犯这样的错误吗?(不会!我一定会杀死任何一个谋反的人!)

帝辛,终究是百密一疏。

子启没有注意到比干的表情变化,他实在不愿在牢里多呆一刻。他并没有被赦免,只是被保释在家、且行动受限。要不是来找王叔商量大事,他决不会踏进监狱一步。

帝辛的处置是:子启、比干、箕子意图谋反,本当处以极刑,但念其王族血脉,且认罪态度诚恳,积极配合执法机构清查犯罪事实,故免其死罪,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罚子启十五年有期徒刑。比干、箕子身为王叔,教导不力,放任子启在危险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罚三十年有期徒刑。

然而,子启入狱不到半年,就被保释回家了。比干和箕子的牢刑也一减再减,从三十年降至五年。

当然,这其中的代价就是巨额钱财。

“帝辛是个爱财之人,这也是个弱点。”比干暗暗记下了。

实际情况,这都是帝辛的授意。

“费仲,你亲自操作。那三位若想减刑,就要付钱。”

“大王,如果他们想买掉所有刑期呢?”

“子启可以出狱,但另两个不行!那两个的底线是五年。”

“知道了。”

比干一边阅读《商政》,一边把自己和帝辛比较。

“子启,帝辛居然知道重视农桑吗?”

“王叔想这些有什么用?还是多想想怎样扳倒老三吧。”

“大商商业发达。我们都是商人,崇尚贸易。帝辛竟能考虑到农桑基础产业,真是高明啊!”

“王叔何必长他人志气?”

子启相当不耐烦。

比干微微一笑,心里评论道:“子启只可享君王之乐,不能担君王之责。或许,帝辛真的是天命所归?”

读到《商政.外服篇》,比干不禁莞尔。

鼓励外服弟子来帝都留学,择其优者而用之。真是好想法啊!

以此拉拢人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