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一个教法出两样风格(2 / 3)

便的电力照明工具,移动的旱船只能用蜡烛点了照明,却仍旧可以让大家看到这旱船里面光彩夺目,且将蜡烛都做了巧妙的装饰。

中国人的智慧,恐怕是天下无敌的。如果当真不被束缚或者遏制、压抑,早晚有一天,这块古老的土地,依旧是世界的中心,依旧是她原来名字赋予的那个含义。

旱船后面,就是踩高跷的队伍了。高跷上的人也是化了妆,模仿西游记或者过去媒婆一类搞笑人物。

最高的高跷竟有两米半高,那个站在上面的人,竟然到了姚远的二楼窗台那里,可以和姚远面对面的说话了。

在如此高的两根棍子上可以行走自如,穿大街越小巷,其技艺之精湛,也足以让人佩服了。

高跷队过去,就是化了粉脸的女子秧歌队,在最后面架子车上载着的一面大鼓,发出的震撼人心的鼓点声里,几十个粉脸妇女,腰缠大红长布,一路扭着摇曳走来,亦是好看的很。

王家疃的队伍过去之后,又过去了几个队伍,美美的矿机生产二部的队伍,就过来了。一边四个穿了蓝布工作服的小伙子,手里舞着铁链,铁链的两个头上,都有一个装着木炭的笼子,随着铁链舞动,炭火划出一道道光影。

好看是好看了,可这玩意儿烧人。不等那炭火舞动过来,大家就纷纷闪避,躲得远远的,自动就出了一条宽宽的通道。

美美依旧穿了她那件白地黑方格的外套,留着不长不短的直发,嘴里含着哨子。

随着她哨子有节奏的吹响,秧歌队步伐整齐地一走三停,通过了姚远他们那个明清小楼。

无论摇摇和媛媛在楼上怎么破着嗓子喊小姨,美美无动于衷,始终表情严肃,吹着哨子,指挥着秧歌队前进,没有向楼上瞭望一眼。

姚远依旧放了两串长长的鞭炮,等于是告诉美美,他们看到她了,为她庆祝了。

其实,姚远心里还是有些不高兴。不是因为美美不搭理俩外甥女,而是看到了她的作风与小慧的对比。美美缺了小慧的指挥若定。

小慧是做在车上的,她只会把任务和要求布置给手下,让他们去做。谁失误了就得谁来负责。你干不来我就换别人做。

因此,小慧是轻松的,她可以有时间和两个孩子互动。

美美却凡事喜欢自己动手,对谁都不放心。连指挥个秧歌队,也得亲自下手。

姚远不止一次地跟她讲过诸葛亮累死五丈原,她就是听不进去。

同样,在做事风格上,小慧柔中带刚,看着绵软,其实绵里藏针,原则都藏在那绵软的后面。

美美就不这样,往往雷厉风行,说一不二。

从两个人组织的秧歌队的表现上,也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小慧的秧歌队随着鼓点走,每一个动作都连贯而自然。美美的秧歌队跟着她的哨音走,几乎是分解了每一个动作。

同样一个舞蹈,让她给弄的出了阳刚气,跟军人走正步,做操练一般。

还有那个前面开道,小慧只用了缠了金纸的梢棒,只是虚张声势一下,把人们往两边赶赶,好让自己的队伍通过。

当然好多人也不怕这些花活,躲得就慢了不少,她的队伍就通过的慢了。

美美却用了铁链和炭火,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效率奇高。

姚远堪称管理大师级人物,从这些小细节上,就可以深深感知到两个人的差异和优劣。

美美适合现场指挥,小慧则适合背后操纵,当然各有优劣,姚远也在心里中意小慧这种方式,这更接近于当年的他。

可只有小慧这样的运筹帷幄,没有美美这样的大将亲临现场,整个管理仍旧是不完美的。

两个人如果能够配合到一起,估计就天衣无缝了。可一个是大国企,一个是乡镇私营,又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