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勾画未来(2 / 3)

了。就是像邵玲那样的干部子弟,都很难获得这样的机会。

邵玲也不愿意扫一辈子大街,特别是随着年龄的逐年增大,关于个人前途的忧虑,也在一天天加剧。

姚远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不傻,在外面说话依旧结巴,和邵玲也是这样。

所以,邵玲只知道他脑子开始慢慢好了,并不知道他已经和正常人一样,不结巴了,脑子更是聪明异常。

平时两个人在一起工作,多是邵玲说话,姚远只是听着,很少插嘴。他怕言多必失,说多了露馅。

大多数时候,邵玲等于是自言自语,也不需要姚远回答她什么。她性格内向,几乎没有朋友,姚远算她的朋友,也算她的倾诉对象。

她知道姚远结巴,脑子不怎么好,就不怕他把自己说的东西传出去,什么都会和姚远说,也包括关于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一般这时候,姚远会结巴着告诉她,不能放下知识,知识早晚有用。

姚远当然知道,再过五年,国家就会恢复高考。那时候,那些没有放弃知识的年轻人,将会首先成为国家的宠儿。

但这个事情,姚远肯定不敢说。只是一个劲跟邵玲重复:“知识……将来……一定……有用!知识……会……改变,命运!”

邵玲有时候会笑他,但有时候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姚远的话,也最终成为鼓励着她学习,没有最终放弃知识的一个提醒。

因为在那个毫无希望的年代,学习,恐怕是唯一处于黑暗中的希望了,虽然希望不大,但聊胜于无。

目前的姜美美,心里的想法,恐怕和邵玲是一样的。她最好的归宿,就是进工厂当一名工人,然后像她妈那样,嫁人、生孩子,终老一生。

这是她不愿重复的老路。

抗抗待业在家,虽然可以自食其力,甚至有时候挣的比别人都多,生活的更好。

可是,在姜美美看来,那不是长久之计。没有单位,虽然不影响粮食票据发放,可是生病住院,就得自己掏钱。而且,老了也不能退休,没有地方领退休金。老了,做不动了,怎么办?还真不如当工人,哪怕像她妈一样,在家属小厂里干呢,收入少些,可是将来会有保障。

这就是姜美美看到的现实,毫无希望。

但是,她不像邵玲一样,有地方可以说出来。因为她知道姚远不傻,也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她的姐夫。

她是没有倾诉对象的。她的那些同学,都跟那时候的姜抗抗差不多,不会想她这么远。她给他们的评价,也像姚远当初给姜抗抗的评价一样:傻。

在心里憋了这么多的东西,她郁闷,心情不好,自然有时候就会小宇宙爆发,变得喜怒无常。

姚远请了假,和她出来练车,其实就是看明白了她内心的郁闷,找个地方单独和她沟通一下,给她一些希望。

练车累了,两个人坐在路边休息,姚远就把自己对这个社会的看法,和将来的发展,都分析给姜美美听。

社会在一天天变好,发展离不开知识。大学早晚一天,还是要对外招生的,因为推荐去的学生,底子太差,不可能被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才。

姜美美对姚远是崇拜的,因为他比学校里的老师都更有文化。

两个人坐在公路边的树底下,听姚远分析社会的组成和发展的动力以及原理,最终得出知识决定意识形态的结论,姜美美的心里就开阔了不少。

她就问:“傻哥,你说的高考招生,估计还要等多久啊?”

姚远就说:“快了,最黑暗的时代过去,新的时代就会立刻到来。你和你姐,都会迎来那个时代的,绝对不会错过。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知识。相信傻哥!”

姜美美就在默默地思考姚远的话,想着自己应该怎样规划将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