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下了车,李父来迎接自己的女儿,怕自己的女儿出了意外,看到女儿如此完好,才放心了下来。
曹芳儿在家中并不好过。
曹母看到自己的女儿回到了家中,说道“你不是过了三日才能回娘家,这时候来你不是被赶出来的吧。”
曹母坐在椅子上,拍着大腿,大声的哭道“哎呀,我那死去的相公,女儿都被退婚了,你要我怎么办,我靠不住哎。”
曹芳儿冷冷的看着母亲。转身回到房间中。
曹母见这招没用效果,也不在哭泣了。
曹芳儿在家中没有吃过一粒米,喝过一点汤,就整天呆愣楞的看着天花板发呆。
曹母几次叫女儿出来吃饭,都被拒绝了。
曹母离家那日。
曹芳儿似醒悟一般,穿戴整齐,来到了小河边,跳河而亡,岸上还遗留着一只绣花鞋。
李蒙心中的不安越放越大,神色郁郁寡欢,李父多次找来了大夫,大夫看了一眼就走了。
李父看到女儿憔悴的神色,说道“你不放心,我带人去找吧,好吧,你别这样了。”
李蒙的神色才有缓和。
洪府也乱做了一团,话说曹芳儿回家时日已久,还没有归家,让人生疑。
丫头仆人们都下去找了,都说没有找到。
“老爷,河岸上有一只绣花鞋,”一位仆人说道。
李父说道“拿来给小姐看看吧。”
仆人把鞋子递给了李蒙,李蒙看了鞋子,说道“正是曹芳儿的鞋子。”
李父在派人去四处搜寻,都没有发现人影。
李蒙坐在石头上,看着鞋子,呆呆的出神,站起身来,对父亲说道“不用找了,她跳河了。”
李父命令仆人不再寻找。
李蒙遭受打击一般的颓着脑袋,思想起自己与好友的点点滴滴,就在这几日,她怎么会想不开自杀呢,越想越头痛。
李蒙不自觉的流下了眼泪,看到这一幕,
曹芳儿坐在河岸上良久,在思考着什么,看着轻舟一只在飘荡。
再想到自己的命薄如纸,自己的人生如小舟一般四处飘荡,没有停靠的地方。
站起了身子,脱掉了一只绣花鞋,回转过身,看到建筑影绰,猛地跳下了河。
李父看不下去了,说道“女儿回去吧。”
李蒙有仆人搀扶着回到了家中。
曹母听到女儿跳河的消息,呆了下,心里感叹赚钱的工具没有了,自己也不好去闹,就此罢手。
李蒙坐在大厅上,说道“父亲,我们去报官吧。”
李父叹气了,说道“官,哪有那么好告的。”
李蒙决心要告官,任凭阻拦都拦不住。
第四章人命官司
李父见到女儿的强硬的态度,也不好阻拦什么,任由女儿去吧。
李蒙强大出十二分精神,在想着如何写辩状。
洪府衙不知从那里听出李小姐要告洪翰的事情,觉得是在开玩笑,也没有在意。
李蒙渐渐走访了居住在河边的居民,找寻到了几位目击者。
一位浓眉大眼的村民说道“我前几日一直看到一位姑娘在河边散步呢,我就没有在意。”
李蒙走访了猎户家里,猎户也说看到姑娘在山上。
李蒙走访了许多人,做着打官司的准备。
起初洪府衙认为李蒙只是说笑,经过了多方仆人的汇报,知道李蒙在动真格的了。
李蒙的父亲也陪着搜集证据,洪老爷怎么会想不到低贱的商人也会如此胆大。
临安的衙门开门比较大,衙役们也早早在门外等候了。
李蒙身着素衣,头戴白花,非常的凄惨。
衙门外有鸣冤鼓,鼓锤放在石凳子上。
一位衙役看到姑娘身着素衣,面带苦色,心想想着,我这一早上就看到送丧的人,真是晦气。
衙役也是暴脾气的,说道“不要挡道,一边去。”
李蒙没有胆怯,来到了鸣冤鼓旁边。
拿着鼓锤使劲敲了三声,鼓声穿耳,穿到了里面的官老爷。
官老爷姓董,是洪府衙的学生。
里面的一位衙役汇报,说道“外面有人鸣冤。”
董知县听到汇报,心里想着,什么人就坏我的心情,说着官话,“把鸣冤的人带上来吧。”
里面的衙役走到了外面,与外面的说了一声。
一位衙役来到了李蒙的身边,拽着李蒙的手,说道“老爷,叫你进去,别不识好歹。”
李蒙被一位衙役粗暴的拖到了审问的地方。
大大的匾额上,挂着“明镜高悬”四个字。
董知县看到一位女子站在地方,也不下跪。
衙役看不过去了,说道“见到董知县,还不下跪吗?”
李蒙死硬着不跪,衙役拿棍子打了腿,李蒙被跪了下来。
董知县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说道“民女,见到本知县,你有什么冤情诉于我的吗?本官为你做主。”
李蒙跪着保持的姿势,说道“我今天来是来状告洪翰的。”
董知县听到小小一个民女要告的是洪公子,洪府衙的儿子,怎么回事倒要听来。
董知县点了点头,说道“洪公子犯了什么事情,你要状告他。”
李蒙想了想,说道“老爷容禀,洪公子他强抢民女,最后逼得民女跳河。”
董知县一向是维护自己老师的颜面,一听李蒙这样说,气不打一处来,说道“你这是一派胡言,洪公子一向沉稳,就读史书。”
李蒙看着董知县,说道“知县,你可真了解洪公子,莫非你们又不可告人的关系。”
董知县看着李蒙一眼说道“你在血口喷人,污蔑官府,该当何罪。那么洪公子强抢民女,还跳河,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蒙说道“我朋友曹芳儿跳河自尽了,是被洪公子强抢去的。”
董知县说道“污蔑府衙,先关进牢里几天。”
李蒙有衙役带去了关进了牢里。
董知县叫衙役关上了门。
董知县想了想,这此案有蹊跷,犯案的人是自己老师的儿子,我去趟老师家吧。
董知县带着些礼物来到了洪府。
洪老爷正在学生喝着茶,教训着儿子,看到自己的来了,笑脸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