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皇帝需要证明自己了(1 / 1)

由于世仇,拉西亚不可能信赖阿斯加德,更不可能将其视为什么坚定的盟友。

只以区区一张互不侵犯条约,就能拿下拉西亚帝国曾经的土地沙华,这笔账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

或许签了这个会交恶布里塔尼亚和高卢,但又怎样?

说得好像这两家以前没有联合突厥帝国打过拉西亚一样。

拉西亚跟他们同样不对付。

对于这提案,康斯坦丁皇帝狠狠地心动了。

真正杀死这场外交谈判的是一个被阿斯加德人收买的康斯坦丁的封臣。

“安德烈小儿在远东开疆辟土,如果陛下什么都不做,会让世人小觑陛下您的。甚至拉西亚人也会更愿意推举安德烈作为下任皇帝。”

这话很重了,感觉就是在皇帝的伤口上撒盐,撒辣椒面,撒胡椒粉,撒孜然,撒滚油……

选帝侯制度就有这个不好。当了皇帝的家族,哪可能随便把皇冠让出去?

更别说是低贱的伯利亚斯基家族了!

想当初他们不过是开拓骑士而已,给先代拉西亚皇帝丢去开疆拓土,然后戍边的狗腿子。

伯利亚人凭什么当帝国皇帝?

即便皇冠让给圣彼得大公爵,又或者基斯里夫大公爵,也不可能让给伯利亚大公爵!

这是拉乌尔山以西核心区贵族的荣耀!绝不允许卑贱的拉乌尔山以东的贵族染指。

一时间,新仇旧恨涌上心头,皇帝那多达5点的智商再次占领了脑子。

“哼!不用你说,吾自有判断!”

熟悉皇帝性子的尤苏波夫亲王当场心中感叹:完了,皇帝又倔上了!

有点眼力的都知道,这是列强的祸水东引。如果康斯坦丁皇帝能拿出足以震慑奥丁三世的战力,说不定还真能一如誓约那样平分沙华共和国,乃至整个欧罗巴。

现在阿斯加德能给出这个条件,很大程度上是看在安德烈在远东暴揍亚马托、展示出拉西亚人欧罗巴压路机的雄风的份上。

一旦皇帝做出什么不智举动,在外战上拉了一坨大的,那就难说咯。

尤苏波夫亲王至今想不明白,为什么安德烈那小子可以凭着这么烂的牌打出那个战绩来?

再回望皇帝这边,吃空饷,喝兵血,装备落后,维护极差,战术僵化,真要打起来,真不知会烂成怎样……

尤苏波夫闭上了眼睛,心道:现在只能祈祷其他几个选帝侯足够强吧。

让阿斯加德的使者退下,经过一番激烈但毫无意义的殿前辩论,急于证明自己的皇帝,以及渴望着染指欧罗巴大平原领土的基夫里斯大公爵的使者,成了这场辩论的胜利者。

推波助澜的是圣彼得大公的使者。

一如既往地,古圣教和萨克侯爵的使者弃权,伯利亚斯基和奥尔洛夫家族的反对无效。

就这样,拉西亚帝国决定跟阿斯加德帝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那个在欧罗巴平原历代都跳得很厉害,神憎鬼厌的沙华共和国,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摆上了两大帝国的餐桌。

当这一切传到张山耳朵里,已经是4月3日的事了。

“唉,还是变成了这样。果然康斯坦丁皇帝不拉一坨大的,就死活不甘心。”张山看完情报,转手递给了高斯基等重臣。

高斯基稍微有点担心:“殿下,欧罗巴局势那样,我们真不用做点什么吗?”

张山闭了闭眼,等他再睁开眼时:“我们的皇帝被我们刺激得不行。他已经上了贼船。别看沙华他拿得那么爽。用不了半年,他就必须在奥丁三世面前证明自己。”

“殿下你的意思是……”

“最迟在今年冬季,皇帝会亲自对曼纳海姆动手!”

有卧龙的地方,五步之内必有凤雏。

基夫里斯大公拿了半个沙华,圣彼得大公怎可能甘于落后?

如果康斯坦丁干净利落地拿下圣彼得城西面的曼纳海姆共和国,那还好。

一旦攻势出现什么阻滞,又或者直接被人家抽回来,到时候乐子就大了!

张山揉了揉眉宇:“果然,菜鸡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是真的菜!”

满打满算,留给张山的时间居然不足半年了。

打完刃川反登陆战之后,张山手下的将领就忙于整训部队。

算上后勤部队,这可是满打满算的百万大军。

即便当中占大多数的赛里斯人连军饷也不用给,要管这么多职业士兵的吃喝拉撒也是一个烦心事。

张山毫无节操地将其抛给了伯利亚公国的文官们。

总不可能头重脚轻,全部兵力集中在句丽的山斧港等过海吧?

于是很多赛里斯步兵师压根没离开东北地区,几乎是原地受训。这样也方便粮食和补给。

得益于张山在去年冬季前打下了魏曼,在那边分田,时值春耕,只要种下春小麦,大概100天左右就刚好可以收成。

另一边,当张山给所有赛里斯新编步兵师调派经验丰富的赛里斯士官作为教官后,在系统提示里,各个师的训练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蹭蹭往上涨。

现在制约他扩军的,反倒是军械。

无它,可怜的鬼子,差不多给张山薅成了秃子。

大草原、魏曼、句丽三处地方,给张山贡献了将近七十万条三七大盖。

鬼子当时在魏曼和南句丽一共打造了五个规模以上的兵工厂,这五个工厂由于使用的几乎全是赛里斯人和句丽人,张山几乎是无损接收过来。当时它们可以每日一共产出70条步枪、10条机枪、2门迫击炮,1门37毫米战防炮。

经过张山的投资和改造,在募集人手之后,这个数量达到了3倍。

即便如此,这也赶不上张山征募赛里斯人的暴兵速度。

拥有三千多万赛里斯人的前魏曼地区,理论上实行极限征兵法案榨干他们,榨个五百万青壮出来也不是不行……代价就是社会生产崩坏,人们生活水准直线下降。

在战争状态下,以这个人口基数征出一百万左右的士兵,其实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字!

军装和军械光靠这两地,明显跟不上了。

张山把目光投向了巴罗夫斯克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