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植物大战僵尸细思极恐(2万字大章!第3章)(1 / 8)

网络上关于《植物大战僵尸》的讨论异常火爆:

甚至还有不少攻略贴。

“植物大战僵尸中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都把向日葵放在最左侧一排,第二排再放豌豆射手?”

“大多数人估计是觉得太阳花需要保护放在最后,但是我觉得可能恰恰相反,如果反过来,向日葵还能替豌豆射手争取2、3发子弹的时间,但是如果豌豆射手在前面,则会……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我决定用我的打僵尸经验回答一波。

向日葵种在最左侧,固然会有感情因素在,个人认为更重要的是为了争取初期的发育时间。

作为一款本质上是塔防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最重要的因素是发育和阵容布置。

阵容是根据植物与僵尸的克制关系选择的,比如大量僵尸选择群伤植物,高速僵尸、火把僵尸等选择减速植物,跨栏僵尸、跳跳僵尸选择高坚果, 金属制品僵尸选择磁力菰, 高血量的巨人僵尸一般会携带多种高伤爆破植物。

这些决策是那么的直观自然, 以至于你在游戏中不会强烈意识到这是一种操作技巧。

但是初期发育的方桉选择就不一样了,这涉及到你对游戏的更加本质的理解。

我们把游戏看做一个系统的话,初始阳光X0、天上掉下的阳光和向日葵生产的阳光是系统的输入量X,而植物们能够承受的伤害是输出量Y,植物们能够造成的伤害是输出量Z,植物能够造成的最大单位时间输出量Z*,作为系统的叁个输出量。

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这个问题,我用matlab进行模拟。植物单位时间能造成的最大输出量z*一般取决于你携带的植物中的爆破植物的数量,以及你当下拥有的阳光点数,还有CD时间等因素,模拟的意义不大,这里仅仅模拟xyz叁个量。

由于不知道植物大战僵尸具体的数值,我就随心所欲地假设了,且仅用向日葵、豌豆射手、坚果墙作为叁个典型植物作为代表。假设X0=50,x0=2,x=5*向日葵数量;y=200*坚果墙数量+50*向日葵数量+50*豌豆射手数量;

z=100*豌豆射手数量。向日葵和豌豆射手CD为2,坚果墙CD为5。我们的决策方桉如下:随机购买一个未处于CD中, 且阳光足够的植物, 且向日葵数量到达5株就不再继续购买了。

这样的假设可能和真实数值有较大出入,是我为了可视化的便利调整的,毕竟打僵尸的时候不会只用到叁种植物。

上图展示了随机决策在时间线上的变化。

可以看到曲线会随着决策而分叉,分叉点上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你的这盘游戏后续的表现,且过了分叉点后的决策无法提高整体表现。这也就是所谓“开局崩了,直接下把”。

那么哪些变量会影响决策曲线呢?

阳光.jpg

上图为改变初始阳光,可以看到仅仅对曲线进行了平移。

植物大战僵尸.jpg2

上图为降低向日葵的权重,可以看到曲线发生了合并。

植物大战僵尸.jpg3

上图为提高向日葵的权重,可以看到曲线发生了分离。

植物大战僵尸.jpg4

上图为提高向日葵的最大种植数量,曲线发生进一步分化

可以看到影响决策曲线的主要因素就是向日葵的种植时机。一般来说,越早完成向日葵的种植,对后续的战局就越有利。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我们想象在这些曲线族中,有一条恰好最低限度满足战胜僵尸的各个条件,那么我管它叫做“僵尸曲线”。很显然,在僵尸曲线以上的决策曲线,都可以获胜,某个维度在僵尸曲线以下的决策曲线就会失败。类似于对决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