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哼!被我抓到了吧?!(第1章)(1 / 4)

进入11月之后,帝都的雾霾渐渐多了起来。

有时候出雾霾,你伸出手去在大雾当中摸索,10米内都难得看见东西。

帝都雾霾最严重的就是冬天供暖气期间。也就是11月中旬到3月初这几个月,特别明显的空气指标浮动。

之前北边的防护林还没有建设起来,而且当时的私家车也没有这么多,2000年的时候帝都主要是风沙大,属于战阵脚尖就能把人吹跑了的那种。

后来由于空气流动差,而且污染比较严重,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然后跟水蒸气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霾。

帝都的雾霾真的是全世界一绝,很有一种当年伦敦雾都的感觉。

帝都的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而且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源,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加上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2、硫化物、粉尘等污染物,近地层空气流动性较差等原因就形成了雾霾。。

夏季的时候其实还好,空气流动性较强,不利于雾和霾的形成。

也就是俗话中说的刮大风。

而冬季节近地层空气流动性较弱,有利于雾和霾的形成。

没有风的季节,加上不下雨的话,你会发现真的整个帝都都是雾蒙蒙的。

曹阳前世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年,其实对于现在的雾霾情况已经是见惯不怪了。

国家也不是不知道雾霾的问题,但是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

就像前世丁仲礼院士回应柴静的采访时回应的那样,每个国家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不可能说中国人就排放减少。

当时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的大会后,柴静对中科院院士丁仲礼的采访。

记者问丁仲礼说,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那排放量得多有多大啊,对整个全球的气候变化得造成多少污染。

对于发达国家的关切,丁院士直接发问“中国人难道就不是人。”

其实柴静抛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她一个人提出,西方媒体也是一直揪着中国人多。

丁院士相当于给了柴静一记响亮耳光,同时也是对所有提出这一问题的人一记响亮耳光。

中国要实现工业化,这就是必然要走的一步,凭什么中国就得因为人口基数大就要减排?

所有人都应该是平等的,既然是全球化的问题,就应该全球一起共同解决,给一个指标,大家一起减排,中国也很乐意配合。

可不应该形成一个中国人口多,就必然是中国人导致的这样的思想偏见。

所以我们国家后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就是为了改善自然环境,减少碳排放。

只是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曹阳从2021年重生回来的,他也不清楚后来到底新能源研究成功了没有,至少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很是火热,得到了我们国家的大力支持。

……

不过这一天的天气还不错。

虽然说不错,也只能勉强说能见度高,但是天空下着淅沥沥的小雨。

裴思清给女儿买了一件小雨衣和雨鞋,她可高兴了,非得拉着两个人出来踩水。

“妈妈,爸爸,快来这里,这里有好多水。”

曹思宁开心得就像是一只刚从动物园放出来的小猴子,披着一件蓝色的小雨衣和黄色的雨靴撒欢儿地跑到公园当中积水的路面上,双脚来回踩着。

看到她开心可爱的样子,老父亲的心都融化了。

曹思宁现在长到6岁,明年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现在随着身体发育,整个人都抽条了不少。

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