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粉丝都会唱了?!(1 / 1)

“哪里丢来,哪里找,我是哪里接着把它唱。”

“哪里头忘了,我就把它说来你们各位接着听。”

“奉敬在坐的众明公,因为热闹更好听。”

好!

才刚唱完,余谦就忍不住大喊了一声好。

“这就是竹板书?”

林白点点头。

“竹板书,就是现在没人唱了,包括四九城过去还有一种小凤调。”

听见这三个字,余谦都觉得稀奇。

“小凤调?”

林白哎一声。

“小凤调,也叫四九城的铁片大鼓。”

余谦立马给出感叹。

“哦,这个可好听了。”

“您会这个?”

都没回答,林白直接张嘴给出一段。

“春雨蜇春惊谷天,夏满芒夏二署相连。”

“秋处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夏这个秋冬分为了四季,清明这个佳节都把坟圆。”

“死去这个良家的,儿孙祭奠,苦命这个舞女何人把她可怜,哎嗨哎!!”

底下都听醉了。

林白唱出来这小调太过婉转幽怨,听得人心驰神往。

就跟老式的光片机放出来的录音差不多。

余谦正经八百的舒坦一口气。

“哎呀,真是好听啊。”

林白唱完之后,又恢复了没个正经的样子。

“这段叫《劝舞女》。”

余谦点点头。

“是,有这么一段。”

林白继续说。

“后来就改了个名字。”

听改名了,余谦还挺好奇。

“叫什么呢?”

林白呲牙坏笑。

“劝余谦。”

好家伙。

刚刚还沉浸在林白的曲调当中,又没说两句,观众们就被林白逗乐,哈哈直笑。

余谦去了林白一声,没好气的开口。

“没有这回事啊,你别乱说,没改过!”

林白冲着余谦一指。

“害羞了,不承认了。”

余谦没好脸色开口。

“我害什么羞啊,就没有这回事!”

打趣余谦两句就差不多了,林白继续说自己的。

“多好听啊,当年还有一种曲艺形式,叫莲花落。”

“十不闲儿,莲花落。”

“但你要说到最早的十不闲儿就是十不闲儿,莲花落是莲花落,分开的。”

“自打太后过生日,两者就合二为一了,搭着班一块演出。”

“就拿十不闲儿来说,相声演员用的少。”

“像以前的演员开场演出,先唱十不闲儿的《发四喜》。”

似乎是为了给林白作证,余谦在旁边点点头。

“都唱这个。”

等林白说完话,余谦才开口。

“福禄寿喜,这么四番,唱起来好听。”

余谦冲着林白使个眼神。

“嗯,您来唱唱。”

没拘泥,林白今天晚上就是为了展示这唱腔的。

“福字添了来喜冲冲,福缘善庆祥瑞平。”

“福如东海长流水,恨福来迟身穿大红。”

上边相声也唱到了这个,第二遍唱起这个的时候,已经有人能跟着一块唱了。

显然经过一整晚的传播,林白已经将传统曲艺给传递了出去。

余谦笑着看着粉丝们。

“哎,大伙都会了,就是这个味儿!”

林白紧接着就开口。

“就是可惜,莲花落现在也没有了。”

余谦啊了一声,显然是难以置信。

“没拉?”

林白点点头。

“对啊,四九城,河邶地区过去唱这个的多,好听啊。”

这回都不用余谦说了,林白自己摆上了架势,然后嘴里开始唱。

“我做男儿汉志气刚,寻了一个老婆亚赛孙二娘。”

“站着比我高哎,坐着比我长,脚也比我大呀,力气比我强。”

“打之骂之立下家法呀,舍死忘生我要管教婆娘!”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段唱得太有意思了。

这唱词把不少人都逗乐了,是真觉得好笑。

余谦开口评价。

“有点意思啊。”

林白笑笑。

“虽然说莲花落没有了,但是评剧和二人转都借鉴了莲花落的唱腔。”

想了想余谦哦了一声。

“有前申的意思。”

林白嘴里就没有停过。

“评剧在津市,那就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应该是说在整个北方,人们都爱听。”

“津市是评戏的窝子,好多好角儿都在这儿出的。”

“我个人是有这么一个认为,我认为评剧应该提倡演员的年轻化。”

余谦这就问了。

“怎么叫年轻化呢?”

给余谦解释。

“因为你看,评剧更多是演这个才子佳人的故事,特别是爱情方面的故事。”

“风花雪月是吧,你说这个才子佳人的岁数太大了,演员扮出来的也不像。”

余谦觉得这话说得很对。

“是,不好看。”

林白往下说高兴了。

“有一次,我在咱们津市看戏,全本的《秦香莲》。”

“扮演秦香莲那个演员得有七十多岁了。”

嚯。

余谦给吓一跳。

“这么大岁数了?”

林白点点头,竖起大拇指。

“老艺术家啊,唱得是真好。”

“就是太胖了,顶我四个。”

余谦持续被吓了一跳。

“这么胖啊?”

林白表情感叹。

“这秦香莲有一个大脑袋,扮上戏,化完妆这么一瞧,跟奥特曼似的。”

“坐在我旁边有一个津市的小伙子,说了句话把我乐死了。”

余谦好奇的看了一眼林白。

“他怎么说的?”

林白清了清嗓子就开始模仿,嘴里全是津市话的口音。

“这秦香莲都够口儿了。”

“我要是陈世美,我泥嘛也不要他!”

被林白说的话呛到,余谦愣是咳了好几下才缓过来。;

“哎呀!没有这么说话的!”

林白恢复了自己的声音。

“话粗理不粗嘛。”

余谦点点头。

“那也是。”

林白接着说。

“年轻的扮出来,好看那。”

“生旦净丑,四门很齐全。”

“最早的时候不行,最早的时候这个评戏叫做三小儿戏。”

余谦看了一眼林白。

“怎么叫三小儿戏啊?”

林白掰着手指头给余谦数。

“小生,小旦,小丑。”

明白过来,余谦给解释。

“都是小。”

林白哎一下。

“小戏,后来丰富了行当,特别的讲究。”

“我认为,评戏里面的小花脸是值得一提的。”

“因为别的剧种里边,这个丑角啊,都是作为陪衬的人物,评剧里面他算主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