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黄明在他责编的文萃报版面上刊发了《精彩家教征文获奖十六年后的回访》,推介了我对儿子进行磨难教育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功。

十六年前,文萃报“精彩家教征文”,我的《放牧儿子》获得唯一的一个一等奖。《放牧儿子》写了我让读小学的儿子独自步行二十多公里山路回家的小故事。放假了,我们一家三口人欲回老家看看父母,让儿子看看爷爷奶奶。我突发奇想:对儿子进行一次磨难教育,让他独自步行回家,我们夫妻坐车回家。我对儿子说了,他竟愉快地答应了。儿子要翻过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高山,步行陡峭的山路二十多公里才能回到老家,这对于大人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何况还是儿子没有走过的陌生山道哩。我用一张白纸给儿子画了一个草图。儿子拿着图纸上路了,居然还早回到家里哩!也许,评委们认为,急速变化的社会,太需要磨难教育了,便把一等奖给了我的《放牧儿子》。

发现“‘非童凡响童心入梦’中国儿童文学征文大赛”时,我不禁想起《放牧儿子》来,当今社会,的确需要呼唤磨难教育。

我想,首先是大人们要懂得磨难教育的意义及其方法,孩子们要乐意接受学校或家庭给予的各种磨难教育。那么,这需要一批现实磨难教育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应该让孩子们可读,也要让家长们可读。

于是,我决计写一个现实的儿童小说参加这次征文大赛。以什么为背景呢?我想起曾经遇见的一个小故事。我家乡一位老奶奶的小女儿,在北京工作、成家、安家。她小女儿只有一个儿子,但有一个孙子和孙女。

那年,特大山洪冲毁了一段公路。这段水毁公路距离老奶奶家约六公里。外甥自驾小车载着自已的母亲和两个孩子回来探亲,无法通过水毁公路处。母亲提议大家走路,步行去老家,但十一岁的儿子和七岁的女儿,哪里肯走路?外甥别无选择,只好让母亲独自步行回老家看外婆,自己带着两个孩子打道回府了。老奶奶听了小女儿讲的故事,连连摇头叹气:“现在的孩子真是的······”

老奶奶向我介绍,她的曾孙、曾孙女们,没有一个热爱劳动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特别地,这位老奶奶向我介绍,她是婢女。婢女,是旧时供有钱人家役使的女孩子。于是,老奶奶童年的社会背景成为《生不逢时农家女》的写作背景,其苦难的童年生活,成了小说中艺术形象叶纹梦的原型。

小说主要写叶纹梦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六年时间里在地主柴虎老爷家当婢女的苦难童年。

叶纹梦家在湘中雪峰山脉的大山深处。一九四三年,叶纹梦六岁那年,不但挨饿,而且疾病缠身。爷爷为了让她脱离困境,活下去,自作主张,请亲戚把她送到大山外的地主柴虎老爷家里当婢女。

地主收养婢女主要目的是干家务活。柴虎老爷收的两个婢女,其实是他的使用工具:带小孩,扯猪草等等。柴虎老爷对待婢女,看上去很慈善,显得慈悲,其实是很残忍的。自已小儿子掉进鱼塘里,柴虎老爷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叶纹梦丢进鱼塘里;而误以为叶纹梦死在大山深处,找不到尸体又无法向其家庭通信后,他“也就算了”!

在柴虎老爷家里,叶纹梦在冰天雪地里被老爷丢到鱼塘里;偷听私塾先生讲课遭到大娘用扫把追赶;上山扯水竹笋子掉落悬崖,独自在深山老林中挣扎三天三晚······她受尽了折磨。种种磨难,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柴虎老爷家庭的,也有来自大自然的。但是,叶纹梦都经受住了,走过来了,且每经历一次艰难险阻,都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特别地,通过长时间恶劣环境的锤炼,她的生命力变得异常强大,也使她变得十分坚强、聪颖和智慧。

另一方面,叶纹梦在与人交往中懂得了感恩。让叶纹梦终生难忘的是寄住茶亭的日子。她与茶亭老大婆同艰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