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孟津条约(1 / 5)

殷商三十年 初等变换 6658 字 2020-06-29

姬昌,决定亲自前往朝歌,向帝辛负荆请罪。

这是没办法的事。

岐周败了。

作为一个战败国,岐周不得不为自己的失败付出代价。

虽然很没有面子,但为了存活岐周,为了保下周族的基业,姬昌不得不向帝辛低头。

人,最痛苦的,莫过于低头。

低头,总是无奈的。

如果能抬头,谁愿低头?

向谁低头,都是向自己的无能低头。

这一次,姬昌向帝辛低头,就是在天下人的注视中,承认自己没本事,承认伟大的西伯侯不够伟大。

这一去,必将承受天子的怒火,殷商的敲诈。

但,姬昌必须去!

如若不去,岐周很可能就此灭亡!

他怕,他很怕!

这位岐周之虎,唯一害怕的,就是丢掉岐周百年基业。

他们姬家据有周原,已历三代,国险而民富。

当然了,与世界头号强国殷商是不能比,但不可否认,岐周已经成为仅次于殷商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且,还是第二大军事强国!

来之不易。

这样的国家,是有争夺天下之资格的。

所以,姬昌就去争了。

然而,他却败了。

这并不能说他的野心有毛病。

没毛病。

当实力积攒到了一定程度,野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更何况,姬昌还身负家仇国恨!

唉!

想他姬昌自诩世界第一占卜家,推演了一辈子天道,却没能推演到自己的天命。

如果他能提前推演到商周战争是这样一个结局,那么他一定会听从姬考的建议,再多等几年。

可惜啊!

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他把这归结为学艺不精。

他认为,是他占卜水平还不到家。如果他能继续提升占卜水准,增强推演天道的能力,未必不能准确地预示未来!

不得不说,姬昌的信念,是强大的。

即使他这一次战败了,也不能否认他的才能。他,一定会有所成就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姬昌,依然算得上是个英雄。

关于负荆请罪。

岐周内部,除了姬考旗帜鲜明地反对之外,就没有其他明显的反对声音了。

这其中的原因不必多说。

战败国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君主情绪不稳,谁又愿意幼稚地往枪口上撞?天塌下来,有君主顶着,别人是起不到太多作用的。

也只有姬考,这位未来的岐周之主、当今岐周太子、姬昌的儿子,才有资格发表不同意见。

但就连这位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姬昌的指定继承人,都遭到了姬昌的冷遇。

伴君如伴虎,即使是父子,也逃不出这个设定。

何况,姬昌本就是虎,岐周之虎。

这一点,姬昌和逝去的帝乙很像。

他们是各自邦国的君主,人前都是一副礼贤下士、从善如流的姿态,但在自己的家门内,却都是大独裁者,说一不二!

帝乙在自己的儿子们面前,有着绝对的权威!

即使帝辛这般桀骜不驯的暴君,在帝乙面前,也是不敢说一句话。

帝乙让他放弃太子之位,他就不敢反驳,甚至根本没有反驳的机会,他只能独自啜泣。

现在的姬昌和姬考,与当时的帝乙和受德很像。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世界,总是一如既往。

姬考强烈反对屈辱求和!

即使败了,也要保持优胜者的风度。

这就是姬考。

他与姬昌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