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姬昌飘了(1 / 5)

殷商三十年 初等变换 6363 字 2020-06-29

岐周。

执政官外府。

自从成为岐周的执政官以来,姜尚就忙得脚不挨地。

首先是岐周大地震,然后是虎贲营、飞鹰旅,还有商周联合军演。

一件件、一桩桩,都在考验着姜尚,考验着岐周。

这位从殷商请来的外援,终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坐稳了岐周执政官的位子。

太公望,名至实归!

今年,是殷历526年。

距离姜尚签约岐周,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他已经在岐周安居乐业。

他娶了姬昌的女儿、姬兰。

年前,姬兰为他生了一个女儿。

取名姜玉。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

姬昌亲自送来一枚蓝田玉,作为姜玉的护身符。

那枚精心雕琢过的玉佩,被挂上了姜玉的脖子,熠熠生辉。

姜伋、姜壬,也一天天大了。

他们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幸福是什么?

这就是幸福啊。

苦尽甘来。

遥想当年,在朝歌打拼的日子,真是……

不堪回首。

现在,孟津自贸区势头迅猛。

孟津,直追朝歌的繁华!

假以时日,孟津,有可能成为仅次于朝歌的世界第二大城市!

殷商,真是太强大了!

不过,孟津的崛起,对于岐周,是非常有利的。

孟津虽富,但并没有完全转化成殷商的财政收入。

众所周知,孟津自贸区,零关税。

所有在孟津扎根发展的产业巨头,不向殷商缴税,是一点税也不交。

至少,在今天,帝辛没有向孟津自贸区的产业巨头们征税。

未来,能不能坚持下去,不好说。

反正,姜尚是持换衣态度。

这就意味着,孟津迅速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富,是充实了殷商之民。

殷商人,尤其是孟津人,手里的钱越来越多,家底越来越厚实。

这也算是殷商的战争潜力。

即使现在这些财富蕴藏民间,也可以在战争期间动员起来。

总体来讲,殷商在孟津打的这张牌,绝对赚了。

哪能不赚嘛?

就连岐周和众多入股的小诸侯们都分到了一杯羹,身为最大股东的殷商岂会赔本?

眼气是没有用的。

吸金才是硬道理。

孟津自贸区成立以来,姬昌和姜尚就如何在自贸区圈钱进行了高频次、广泛而深刻的讨论。

他们试图发掘所有可能的圈钱手段,快速积累岐周财富!

除此以外,姬昌还发布政令,在岐周国立大学,专门开设关于孟津自贸区的研究课程,并成立多了研究小组,全力攻关孟津自贸区的商业模式,助力邦国发展。

不仅仅是岐周,很多参与到孟津自贸区的小诸侯也尝到了甜头。他们眼见岐周开课研究,自己也开课研究。

甚至连课程名称、研究主题,都照搬岐周。

更有甚者,直接重金挖掘岐周国立大学的专家,进行实地教学。

姬昌并没有对这些抄袭行为发脾气。

恰恰相反,他还指示姜尚做好支援友好邦国的研究工作,切实做好技术支持和帮扶。

所以,姜尚就设计了一整套技术援助方案,清晰划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谈判定价。

一系列行动下来,岐周竟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帮扶,获取了大量收入!

果然,孟津自贸区,是一个大宝藏!

赚钱,不局限在自贸区之内,还可以在自贸区之外。

姜尚看着姬兰呵护女儿姜玉,幸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