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四大车厂(二)(1 / 6)

殷商三十年 初等变换 505 字 2020-06-29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朝歌天车不是朝歌天车原本的名字。

这个老牌车厂本来的名字,很简单,就叫,天车。

简单明了。

言简意赅。

也就是在帝乙迁都朝歌之后,才改了名字。

朝歌天车……天车,是殷商历史最悠久的车辆制造专家。

汤武大帝时期,天车工厂为商国的霸业贡献了汗马功劳!

汤武大帝乘坐的车辆,就是天车牌!

商国境内所有的拉庄稼、拉客、运补给、打仗的车辆,全部出自天车工厂。

在商国历次对外出兵的重要关口,总能看到天车工厂的活跃身影。

事实上,天车,也不是天车最早的名字……

天车是一个演化名,是一个逐渐经营出来的品牌。

最早的天车,很简单,就叫车。

由于是商国第一家以制造车辆为主的工厂,所以便称为车厂。

几乎同时,汤武大帝的座驾也由车厂操刀,如此便成就了车厂恢弘的名声!

汤武大帝的座驾,总不能是大路货,一切都要高标准、严要求,必须彰显出汤武大帝尊贵的身份,同时也要展现出商国强大的权威!

可以说,为汤武大帝设计、制造座驾,是相当有压力的一件事。

但,也很幸福!

是挑战,也是机遇!

据说,当时除了车厂以外,还有几家造车工厂,虽然主营不是车辆,但确实具备造车能力。

甚至有专家指出,当时,车厂并非是商国最顶尖的造车工厂,仅仅是因为车厂没有其他技术,所以就只能蜷缩在造车领域,苦撑待变……

如果专家的话可信,那么就能看到,车厂是不得不专注于造车技术的。

还真是有些悲哀的。

因为不能拓展更宽阔的市场,所以就成长为了造车领域的龙头吗?

很多声音都指出,车厂在萌芽时期,属于非常小众的那一类货色,极其小众!

没有一个人看好车厂。

就连车厂老板、车厂内部员工也对车厂的未来持悲观态度。

他们,真的就是混吃等死。

因此,当汤武大帝打算换新座驾的时候,就找到了半死不活的车厂。

没错,为汤武大帝设计新座驾的光荣任务,居然不是车厂努力争取来的!

争取是没有争取。

努力,更谈不上。

据朝歌天车的历史研究员透露,当时的车厂,几乎就是破罐子破摔,死气沉沉,毫无斗志。

请注意,这位朝歌天车的历史研究员使用了“几乎”这个词汇!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研究员还是有些谦虚了,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应当是“当时的车厂,就是破罐子破摔,死气沉沉,毫无斗志。”

考虑到这位研究员还在朝歌天车任职,能把观点说到“几乎”这种程度,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这里,我们就假设,当时,在接到汤武大帝命令的时候,车厂全体员工裤裆湿透。

他们,已经破罐子破摔了,指不定哪天就倒闭了,为何还会接到这么大的单子?

这么光荣的任务,为何偏偏就落到他们头上了捏?

拒绝,是不能的。

这已经是汤武大帝的底线。

在这之前,汤武大帝已经被“婉拒”、“惭愧”、“转行”等措辞拒绝了好多次。

汤武大帝明确表示:车厂造的出要造,造不出也要造!

果然,不暴露大独裁者的本性,啥事也办不成!

他不就是想换个新车吗?招谁惹谁了?

所有人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据说,那一年,尿不湿在车厂销量不错……

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