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合欢节前的准备(1 / 3)

原始人攻略 千书过 7664 字 2020-02-01

这窝野蜂算是在王族安下家了。

老妪作为部落里面唯一一个不惧蜂子蜇的人,当仁不让的肩负起了蜂群的养殖问题。

王伟也通过系统搜索了许多关于野蜂养殖的事情,虽然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抓回来的野蜂,但起码能够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

次日,稍微消肿的王伟便制作了一套蜂衣给了老妪。

蜂衣是用鱼族带来的鱼皮缝制的,这种可以扒皮的鱼很少见,鱼皮经过鞣制后轻盈结实,他们吊床就是用这种鱼皮缝制的。

鱼皮蜂衣有种汉服的感觉,最关键的就是那个帽子。

编织的草帽有四个下摆,两侧的护住耳朵,后面的能够挡住脑袋。

最前面的下摆最是耗费心思。

王伟在上面挖出来了一个个细小的孔洞,做得如同纱网一样。

尽可能的保持可视度,又能保证蜂子不会钻进来。

因为这些蜂子是养着专门来采蜜的,所以族人给这些野蜂称之为蜜蜂。

但是这些蜜蜂相对于地球上人们所熟知的蜜蜂,攻击性要强很多,个头也大出来不少。

王伟最最在乎的地方就是蜂群中的兵峰,也是族人口中的杀人蜂。

这种蜜蜂杀伤力巨大,一下就有可能蜇死人,想要饲养蜂群,必须将这些杀人蜂扼杀在蜂箱之中,不给它们飞出来的机会。

老妪对这件事也格外的上心,因为是第一次养蜂,并不清楚不同的蜂蛹能够诞生出来的蜂种,所以她只能尽可能多的去观察。

发现个头格外大的就要多关注一下。

以后确定了杀人蜂的诞生方式后,直接从源头,就是蜂蛹刚刚成型的时候就将其扼杀是最好不过的。

没有了王笋参加的练箭狩猎队,每天能够带回来的猎物明显少了许多。

做为部落里面天赋最高,箭法最准的神箭手,他能准确的命中三十米内低头吃草的野兽的眼睛。

三十米的距离,在野兽们看来是一个安全距离。

那些无毛的直立猿是野兽们眼中最为失败的狩猎者。

他们弱小不堪,没有强大的力量,锋利的爪牙,甚至就连跑都跑不快。

如果不是会用石头,投矛等武器,所有的野兽都能对他们不屑一顾。

以往的原始人狩猎为何如此艰难,因为长矛的投掷距离太短,速度也太慢,想要命中野兽实在是太难。

围猎只适合小型野兽,对待中型野兽,例如鹿,角马,迅捷龙之类的,就只能用追猎的方法了。

一群人团结协作,瞅准了一头猎物,在后面拼命的追击。

人类自然不可能跑得过这些食草生物,但人类有脑子。

野兽在面对追击的时候,通常都不会冲向陌生的地方。

而是在熟悉的地域兜圈子。

人类正是利用这一点,在一个大范围内埋伏着,一个人追累了,草丛里面立刻会站起来另一个人,替换他的位置接着追。

人的速度,体力都不如野兽,但交替追逐之下,野兽总有累的时候。

特别是鹿,羊等反刍生物,它们剧烈的运动过后,必须停下来反刍胃里面的食物。

等到它们无法再逃的时候,就是人类一拥而上收获战利品的时候了。

这样的追猎有着很大的缺点,一旦猎物逃出围猎的包围圈,或者速度太快,甩得猎人看不见影了,甚至碰到障碍物拦路都无法再追下去了。

而现在,有了弓箭,相比于以前,狩猎简单了不知道多少倍。

弓箭的杀伤力不大,但和投矛相比,胜在准确度高,能够远距离攻击。

没有了王笋,不指望能够一箭毙命,但箭齐发之下,却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