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二更)(1 / 1)

重案组六一一 萧谕 4409 字 2020-08-19

接下来几天,各路专家汇集到平城,对“417枪杀案”、“1229暴力袭警抢夺枪支案”、“503枪杀、盗窃、纵火案”的现场进行了复勘复查。

经过专家组的分析论证,给上述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做出以下刻画

一,上述三起案件可认定为同一犯罪嫌疑人所为,建议并案侦查。

二,从犯罪嫌疑人口音、对地形的熟悉程度判断,就是平城本地人。

三,犯罪嫌疑人是年龄二十至二十七岁左右的男青年,肩膀较宽,身体强壮,方圆脸,身高一米六五左右,最高不超过一米七十。

四,犯罪嫌疑人穿39~40的鞋,有一双“白帆”牌运动鞋。

五,据目击者描述,犯罪嫌疑人有黑色皮壳剪绒棉帽,曾经穿过军绿色、警服蓝色的服装、蓝色涤卡中山装上衣。

六,有“五四”式手枪枪弹、弹夹的来源。

七,在“417案”中,犯罪嫌疑人面部被群众用砖头打伤出了血,十五日内,脸上有新伤。

八,有盗窃去的赃物,在三起案件案发时,生活在平城市。

九,犯罪嫌疑人无业或是有工作不上班,居住条件方便,有藏匿枪支赃物的地点。

十,犯罪嫌疑人是盗窃惯犯,但是没有被打击处理过,具有某种假象或是伪装。

另外,根据目击过犯罪嫌疑人的群众描述,模拟画像专家绘出了嫌疑人的模拟画像,这张画像大量印发后,发放到了所有基层民警、政保干部手中,做为摸排时的参考。

经过枪弹分析比对,“417案”中的五发弹壳,认定为是“1229案”中,李建华被抢的“五四”手枪所发射。

市局进过研究决定,将“1229”、“503”、“417”三起案件并案侦查,成立了以赵国峰为组长的专案组。

各分局局长为副组长,专案组抽调各个分局的骨干侦查员和市局重案队组成班底,开展侦破工作。

重案队四人分为两组,与其他专案组成员一起,下到案发现场周边进行摸排走访。

王宇和唐晓棠一组,巴鲁阁和崔海一组,按照划分的区域入户走访。

调查走访是个细致活儿,遇到的人也是什么样的都有,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走烂鞋底子,磨破嘴皮子”,还要“受得白眼子,笑疼腮帮子”。

与各个分局抽调过来的人员不同,重案队不仅要上专案,份内的工作还要完成。

这个系列案件的侦破,历时一年半,期间重案队还接连破获了“兄弟盟系列盗窃抢劫案”、“井子山杀人焚尸烧车案”、“焦煤厂枯井无名尸案”等众多恶性案件。

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在这里一一叙述了,会在其他章节讲述。

平城市有二百六十多万常住人口,在这样一个城市里找一个没有犯罪前科的人,比大海捞针都难。

办案民警走访了十一万户人家,前后制作的询问谈话笔录五十多万份,厚达两米多高。

王宇和唐晓棠在走访中,有两个中学生反映,四月十七日下午四点多,他俩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在路边的水管子上洗脸,他的脸上有血迹。

当时这个男青年还让他俩帮着拿外衣,他里面穿着一件暗红色的绒衣,领口是带拉锁的。

这个男青年的体貌特征,与专家们刻画的嫌疑人接近,口音就是平城当地的,两个中学生看了模拟画像后,也说挺像的。

情况反馈到专案组后,相关领导打量专案组成员和基层民警,沿着嫌疑人可能经过的路线,进行了拉网式摸排,结果无功而返。

巴鲁阁和崔海为了弄清“白帆”牌球鞋的情况,走访了全市六十几家商店,搞清楚了是平城市百货公司两年之前从产地天津进货一万一千双,其中39~40码的有三千九百五十七双,在今年二月二十四日全部销售完了。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平城市公安局组织了大量警力,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三次广泛的摸底调查,查破各类刑事案件三百七十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一百四十多人,缴获了大批赃物,三支旧手枪,成绩很可观,但是系列案的嫌疑人却没有摸上来。

不仅如此,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在平城市的二十一起留下足迹的入室盗窃案,经过足迹比对,与系列案的犯罪嫌疑人认定同一。

九月二十六日十五点四十分左右,平城市副食品公司职工刘金刚在家里睡觉。

他听到房门有动静,起身去查看,发现一个男青年站在他家外屋里。

这个男青年身材矮壮,口音就是平城的,他看见刘金刚从里屋出来,恶狠狠地对他说“老实站着别动,动就要你的命。”

刘金刚年轻气盛,没有被他吓住,抄起家里的铁铲子去打对方。

这个年轻人掏出手枪,对着刘金刚连开五枪,然后夺门而逃。

有三枪击中了刘金刚,但是他命大,没有被打中要害,抢救修养了四个多月,捡回了一条命。

这次遗落在现场的弹壳、弹头经过比对,是由“417案”中,孙永旺被抢走的“五四”手枪发射的。

这个案子如果一件件叙述,过于繁琐了,我们还是直接讲讲抓获这个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时惊险过程吧。

重案队在七月份侦破“兄弟盟系列盗窃抢劫案”时,犯罪嫌疑人之一的余晓勇戴了一块“西铁城”手表,引起王宇他们的注意。

经过审讯,余晓勇供述称,是去年的十二月份,在公园的冰场里,花了一百多块钱,从一个叫“浩哥”的人手里买的。

这个“浩哥”的体貌特征与系列案的犯罪嫌疑人十分接近,口音也是平城的,年龄大约二十四五岁。

据余晓勇说,自己酷爱滑冰,这个“浩哥”滑的非常好,他是讨好了人家多次,才算是认识了,他让余晓勇叫他“浩哥”,教了余晓勇好几个动作和一些滑冰的技巧。

“浩哥”这个人话不多,看上去就是个“狠人”,余晓勇有心拉他入伙,人家说余晓勇他们都是胡闹,弄得动静太大,人多眼杂,早晚要出事,看不上他们。

余晓勇请“浩哥”吃过饭,喝酒时想探探“浩哥”的底子,“浩哥”的嘴很严,什么也没问出来。

他看见“浩哥”戴着的“西铁城”手表很新,挺羡慕的,“浩哥”跟他要了一百多块钱,把表卖给他了,不过不许他和别人说。

冬天过去后,冰场开不成了,他也再没有见过“浩哥”,家在什么地方住他也不知道。

余晓勇戴着的这块“西铁城”手表,经过专业人员检测辨识,被认定是“503案”中被盗的手表。

这个情况专案组非常重视,进入冬季后,安排多组侦查员在全市公开营业的冰场蹲守,带着嫌疑人的模拟画像,找人秘密辨认。

一个多月下来,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崔海忽然想到,平城市体工大队有速滑队,他们的冰场不对外开放,根据余晓勇描述,这个嫌疑人滑冰的技术很好,是不是到那里问问,万一运气好,说不定有戏呢。

王宇他们都觉得崔海的主意不错,就去了平城体工大队。

找到速滑队的领导和教练一问,王宇他们犯难了。

按照速滑队的领导讲,现在队里的二十一名集训队员,是从全省招募来的,没有一个是平城当地的。

据他们所知,平城没有滑冰技术好的年轻人,这项运动在平城开展的并不普遍。

不过他们告诉重案队的人,平城有一名从事滑冰启蒙的老教练,他从事这项工作二十多年了,建议他们去找他问问。

王宇他们把嫌疑人的模拟画像留给了速滑队的领导,让他们在合适的时候,让队员们秘密辨认一下。

然后按照速滑队领导的地址,找到了启蒙教练姜玉成的家。

姜教练已经快七十岁了,精神矍铄,非常好客,把王宇等人让进了家里。

王宇向姜教练说明了来意,拿出模拟画像让他辨认。

姜教练拿住画像看了一会儿,问王宇他们“你们找的这个人,他到底犯了什么案子?”

王宇对他说“具体的案情我不能告诉您,只能和您说,他是个非常危险的罪犯,手里有枪有人命。”

姜教练有同感的说道“这个人我要是没认错的话,他叫崔明浩,是个朝鲜族。”

叹了口气,姜教练说“这个孩子是个滑冰的好苗子,可惜啦,手脚不干净,我把他开除了。”

王宇他们一听,精神头来了,让姜玉成详细说一下崔明浩的情况。

姜教练回忆说,那是十六七年前,他当时在平城市业余体校当教练,教授五至七岁的孩子学习滑冰。

崔明浩到他这儿学习滑冰时,刚刚六岁多一点,还没有上学。

这个孩子体质好、胆子大,学东西很快,姜教练非常喜欢他。

但是慢慢的姜教练发现,小崔明浩有偷东西的毛病,其他小朋友带着的吃的、甚至身上的装着的零钱,都被崔明浩偷过。

崔明浩仗着自己身体好,对发现了他偷窃行为的其他孩子打骂吓唬,不让他们告诉教练。

姜教练知道后非常气愤,崔明浩的品质这么恶劣,怎么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他让崔明浩的妈妈把他领回去,不要再送他来训练了。

崔明浩的妈妈来找过他几次,求他继续教他滑冰,孩子她会好好管教,姜教练没有答应。

崔明浩的家住在什么地方,姜教练不知道,他妈妈说过,她是平城煤矿的工人,好像是姓刘,当年有三十五六岁,长相记不清了,没什么特点,没有见过他的爸爸,他妈妈也没说起过,只是说崔明浩是朝鲜族。

姜教练说“我之所以能认出来崔明浩,是因为前三四年的时候,有一天他来我家了,说是来看看我,坐了一会儿就走了,所以知道他现在长得是什么样。”

王宇他们又和姜教练聊了一会儿,见他再不出来更多的细节,告辞出来后,立刻打电话向赵国峰汇报了这个情况。

赵国峰让他们马上回市局,到大会议室开会。

重案组四人回到市局进了会议室,赵国峰等人已经坐在里面等着他们。

王宇又把摸回来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后,赵国峰给专案组布置了工作。

由矿区公安处、专案组成员,另外再抽调一批基层民警,对矿区所属单位进行彻底摸排,从姓刘的女工入手,找到这个崔明浩。

任务布置下去后,一次针对平城市矿区进行时摸底工作正式展开,轰轰烈烈地搞了两个多月,任何线索都没有找到。

赵国峰慎重起见,让王宇他们带着,亲自去见了姜玉成,谈话后肯定了王宇他们汇报的情况,姜玉成说的情况应该是可信的。

再次开会研究时,巴鲁阁提出来一条意见,姜玉成说崔明浩的妈妈姓刘,我们平城姓柳的不少,会不会因为口音的问题,姜教练把柳听成刘了?

这个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立刻布置了下去,在摸排时,一并注意对姓柳的、年龄五十岁上下的女工进行查访。

这次,线索很快上来了,四矿有一个叫柳艳芬的女工,她在五年前去世了。

据熟悉情况的人讲,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丈夫姓崔,是朝鲜族,也是矿上的工人,早年因为瓦斯爆炸,死在井下了。

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的三个孩子是干什么的,住在什么地方,模拟画像的辨认工作也不顺利,没有人能指认。

唐晓棠拿出了建议,当年的人们受条件限制,交通很不便利。柳艳芬把孩子送到姜玉成那儿接受训练,居住地应该离体校不会太远,是不是可以考虑从这方面入手。

赵国峰马上向体校所属地的南城分局布置,把历年户籍档案全部翻出来清理,找到柳艳芬。

唐有志没有放过王宇他们,拉着他们四个人回了南城分局,一头钻进了户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