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杏坛讲学(二)(1 / 2)

聊斋三国 苦涩的柿子 4651 字 2019-11-08

“探监的?”狱卒斜眼扫了一眼温子诚,伸手讨要钱财。

天牢可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温子诚抿着嘴唇,掏出几文钱递给狱卒,然后跟在狱卒后面走进了天牢。

稍过会时辰,便到了陈留堂的囚室。

而此刻陈留堂刚刚练完牛魔大力拳,身淌着热汗,而他关押了近十天,身体也并未脏臭。

每次到了深夜时,从泥丸宫里凝结一丝玄阴之气将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水,清洗身体。

他看到一个灰衣士子走了进来,很是诧异。

难道是何进派来的人?

这么快就要放他出去了,办事效率真高。

可他脸上刚挂上笑容,温子诚便开口了,“陈典史,这是郑师出的题目,还请你作答。”

温子诚将手中逐渐递给陈留堂。

“答题?”陈留堂眉宇一扬,郑师毋庸置疑肯定是郑玄,士子称呼郑玄都用尊称郑师,只不过让他答题是为何故。

竹简到了陈留堂手中,白茫茫浩然正气一散,露出题目。

字体清秀隽丽,写道:“官否?可济天下否?”

“有意思。”陈留堂立刻笑出了声。

郑玄这句话很有意思,转述为白话就是当官吗,当了官能救济天下吗?

“兄台是?”陈留堂不明白其中隐藏意思,还是先问问眼前的灰衣士子。

“温子诚。”温子诚拱手道。

“敢问子诚兄,郑师此话何意?”陈留堂将竹简的字迹拿给温子诚看。

温子诚看了一会,凝眉道:“郑师在杏坛讲学时,卢中郎过来质问郑师为什么要拒绝袁司空的征辟,郑师说朝堂乌烟瘴气,拒绝出仕。

卢中郎又说国有奸臣,才有忠臣,国有佞臣,才有能臣。正是因为朝廷乌烟瘴气,诸子才应出仕,不然等社稷清朗时,还要尔等何用?

然后卢中郎就向郑师求情,希望能对陈典史你施以援手,接下来郑师就出了这题。”

陈留堂心中一暖,对卢植暗自感激,他沉吟道:“这题目出的刁钻,我答是,就是证明老师观点,固然能博取一个直名。但亦会让郑玄心生不喜。而答否,就是谄媚郑玄,惹老师不快。

求直容易,求曲难。

郑玄让我作答,是让我想一个两其美的答案,不管答是或非,都对我不利。

可是......”

他轻笑一声,摇了摇头,“我已经搭上了何进这条线,有一定把握能脱身,即使到了险境,也可用刘辨脑海里的道术做筹码。”

无需谄媚、刻意讨好郑玄!

“陈典史可否想好答案?”温子诚暗含期待看着陈留堂,他要听听这位名动洛阳的弱冠少年能写什么惊人之语,是庸碌若凡辈,还是天资卓越。

“想好了,子诚兄拿笔没有?”陈留堂略微思索了一会,博取直名,也需要用个有力道的名言。

“带了,这是笔墨。”温子诚从袖子中拿出一根颇为简陋的竹竿毛笔和一块方墨。

他蹲在地上倒了些清水,磨好方墨,将毛笔递给陈留堂。

游学的士子鲜有不备笔墨的,听到讲师讲到精妙处,是要进行记笔记的。

陈留堂左手捏紧袖角,然后开始写字。字迹虽不如大家,但在常人之中也算不错,勉强过得去。

字迹刚写出来,竹简就涌出一股浩然正气将其掩盖住。

陈留堂啧啧称奇,自己的浩然正气如同微醺的空气,可触及但虚化得很,可郑玄的浩然正气却如同实体一般无二。

当然如果他知道这块竹简也是浩然正气所化,就会更加震惊。

温子诚虽好奇陈留堂写了什么,但既然郑师将其掩